中国首批注册资深级烹饪大师
何为“匠人精神”
这个时代呼唤“匠人精神”。所谓“匠人”,是对于专业之人崇高的称呼与敬仰。它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,是国家前行的精神源泉,是企业与个人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,是各行各业成长的道德指引。“匠人精神”意义深厚而隽永,是基于人性之本,是对技艺的执着,是对时间的坚守,带着梦想的温度,带着灵魂的力量,从传承至创新,从卓越至影响。
在川厨里面,有这么一个人,从14岁至今,从事厨师行业55年,整整半个世纪之久。半个世纪,对他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从年少青葱到满鬓银发,意味着从身手矫健到步履渐缓,意味着从踌躇满志到迟暮感怀。55年的坚持,包含着谦逊、敬业、专注、执着、担当、创新、荣誉、精益求精等一切高尚而美好的词汇。55年的躬身耕耘,55年的天涯行走,55年的殊荣不断,在外人看来,是一段传奇,于他自己而言,却是一个饱含血泪、荣辱与共的成长奋斗史。
一生只做一件事
网上搜索一下,吴奇安老先生的简历随处可见,名号众多且响亮。从厨师、老师再到客座教授,从专家、名师再到高级顾问,曾在八十年代以中国烹饪专家的身份赴约旦王国担任主厨,先后在四川多家国字级别的单位担任主厨和高级顾问,接待过多位国家级重要领导及嘉宾。今天,吴老先生仍活跃在各项活动中,面对镜头侃侃而谈,从容淡定。岁月在他的脸上勾勒出了深邃的印记,眼神偶尔会显得有些沧桑疲惫,但是每当他讲述起对职业的热爱,创新出一道又一道菜品时的那种容光焕发,我们彷佛看到了那个14岁的孩子,站在案头,孱弱的手拿起笨重的菜刀,刻画着他后来一步步奋发向上的样子。
吴老先生说:“初学厨想法简单,父亲离世,就想靠着一门手艺养活众多的兄弟姐妹。当时学厨天没亮就起床,承担了厨房里的一切重活脏活,手磨出了血泡,结成了老茧,脱了生,生了脱。但是越会做菜,越了解这个行当,就越热爱这份职业,觉得每一种简单的食材在自己的手中变成美味佳肴的那一刻,着实奇妙。”无论多艰难,他都没有一刻想放弃。一生只做一件事情,真正是在他平凡的生活中注入了深刻而隽永的美食情怀,以朴素而淡定的坚持,让他把三尺灶台变成了舞台。
川厨匠人的赤子之心
当问起吴老先生,厨艺生涯中遇到过的大挫折与继续的动力。我以为他会讲述年轻时候学厨所经历的事情。却不曾想到,他会说,是83年出访约旦,代表中国厨师,为十多个国家的外宾献菜的那段经历。他说,那次他一个人要做三道菜,熊猫戏竹、凤戏牡丹和蝴蝶海参。当时一心只想为国争光。却不曾想在异国他乡购买食材就遇到了大麻烦,语言不通,食材难求,几乎跑断了腿,一个大男人在异国的大街上急得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。所幸后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,一鸣惊人,获得外宾的高度好评。在那一刻,他方才明白,原来自己还可以以这样的方式为中华民族争光。把获得的荣耀视为从业生涯大的挫折,把民族的骄傲视为奋斗终生的动力,唯有一颗赤子之心,方能如此。
吴老先生一生弟子众多,桃李满天下。问他收受徒弟基本的要求。吴老先生毫不犹豫地说,当然是敬业与奉献。他说,天资是老天给的,刻苦是自己的。如果不刻苦,再好的天资,老天有一天也会收回去。大弟子、客家印象天地坛酒楼运营总监曾建设先生对老师的评价极为中肯,他认为,师父成功,大的因素便是优秀的人品和卓越的厨艺,他在师傅身上学到宝贵的东西便是敬业爱业,奉献终生。
“开水白菜”蕴含的真谛
2017年7月,吴奇安先生应上海电视台邀请,作为四川省唯一参与“一带一路”川菜文化技艺专题拍摄的名厨,特意献出四川传统菜肴“蒜泥白肉”、“麻婆豆腐”和“开水白菜”。其中,“开水白菜”早已被列为接待外宾的国宴菜品之一。“开水”表面是一汪清水,实质是慢火煨好的特级清汤。深谙川菜高汤秘诀中“无鸡不鲜、无鸭不香、无肘不浓、无肚不白”的精髓,更饱含川菜传统技艺,唯真正厨艺深刻者方能于这一汤一叶中缔造其中精妙。而“开水白菜”为世人传递出正统川菜不仅只有麻辣一味,实质为“一菜一格、百菜百味”的丰富本源。
其实,“开水白菜”何尝不是吴奇安老先生一生的写照。殊荣满怀,却始终谦逊温和、有礼有节。虽身怀中华厨艺精粹,却一身清白,踏实自省,始终坚守三尺灶台。更在迟暮之年,仍俯首甘为孺子牛,以“传承发展川菜文化,培养优秀接班人”为己任,广收徒弟,承继衣钵,将毕生所学所得毫不保留的付出,为川菜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